让用户期待已久的SAP旗舰商业智能与分析软件平台SAP BusinessObjects 4.0,终于在北京时间2月24日于纽约揭开了神秘面纱。
最新的BusinessObjects 4.0产品将完全与SAP的企业信息管理产品线想结合,根据SAP官方的介绍,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新特性之外,改进的用户界面、移动性增强、社交网络工具以及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都是本次新产品的亮点。
SAP还发布了六款新的分析软件产品,分别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包括了媒体、卫生保健、石油天然气、保险、生命科学以及公共机构。
BusinessObjects 4.0的发布对于BO产品来说是近三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更新,SAP于2008年收购了BusinessObjects公司,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产品转化为自身的商业智能软件平台。
根据Gartner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SAP NetWeaver Business Warehouse(BW)与SAP BusinessObjects的组合在商业智能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但是抛开这些成功不说,技术人员经常会对SAP的BI产品路线图产生疑惑。
Gartner BI研究副总裁Rita Sallam在最近的一篇报告中这样写道:“Gartner最近向SAP BusinessObjects客户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他们表达了对BO产品线路的关心,如何更改产品来支持优化的SAP Business Applications和NetWeaver BW产品,他们还察觉到拥有成本的提高。此外,一些客户还告诉我们BO的迁移、部署和集成都户给用户造成不小的疑惑。”
报告称,SAP的技术支持没有得到良好的用户反馈,但是SAP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Sallam写道:“我们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SAP BI平台产品的用户体验得分不高,其中包括技术支持、软件质量、销售体验等,而且是针对所有厂商中得分最低的。这已经是SAP连续四年得到最低分了,SAP已经采取措施改善技术支持和用户体验,期待能够解决这一客户问题。”
SAP BusinessObjects 4.0新特性
随着最新的BusinessObjects 4.0发布,涉及到的一些BI平台应用组件比如水晶报表、BusinessObjects Explorer、BusinessObjects仪表盘、BusinessObjects Web智能以及StreamWork都得到了完全的更新。
SAP信息管理软件产品也进行了更新,包括BusinessObjects Data Services和BusinessObjects Information Steward。前者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集成和数据剖析,而后者将为用户带来监控源系统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的能力。
SAP官方发言人表示,BusinessObjects 4.0平台还集成了SAP的企业绩效管理和风险合规治理应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usinessObjects 4.0究竟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关键特性:
- 内存计算:针对SAP高性能分析设备(HANA)的优化,这一功能将让用户可以对大信息量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操作;
- 针对移动设备的BI功能:SAP利用Sybase的无线平台给予用户一个“综合的移动BI平台”
- 事件洞察功能:这是SAP最新开发的一项功能,用于帮助组织理解特定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 业务与社交数据分析:SAP最新的语义层和通用授权技术将简化点对点的分析。
SAP技术与创新执行董事成员Vishal Sikka在一份声明中称:“最新的BusinessObjects一大亮点就是基于内存的计算,这是我们第一次实现高速地分析如此之多的数据。此外增强的用户体验将让企业实现新的实时商业智能。”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翻译
相关推荐
-
超越RDBMS:数据仓库与数据湖、数据集市
现在企业从各种来源收集的大量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关系学数据库可处理的范畴。这引发数据仓库与数据湖的问题:何时使 […]
-
对SAP HANA数据库涉嫌知识产权盗窃的指控存疑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Consultin公司负责人Joshua Greenbaum表 […]
-
数据货币将决定企业成败
在2017年3月McKinsey公司对500多名高管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数据和分析来推动增长,但目前 […]
-
在HANA上实施SAP BW要做哪些准备?
在HANA上实施SAP BW可以帮助公司利用到HANA的速度和性能优势。不过,CIO及技术团队首先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