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的replication机制除了最普通的Master/Slave模式之外,更强大的就是其支持自动故障转移的Replica Sets模式了。相对于其问题多多的auto-sharding机制,Replica Sets还是相对比较稳定。
作为MongoDB使用大户,Foursquare(简称4sq) 在MongoDB使用上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下面是4sq的一篇文章,描述了Replica Sets机制在4sq 中的几种架构方式。
原文链接:Fun with MongoDB replica sets
1.在原有的Master/Slave 机制上添加一台arbiter
4sq 在早期有一些Master/Slave的MongoDB架构,但这种模式不能实现自动的故障转移,需要在发生故障时手动进行切换。在Replica Sets出现后,这种结构被迁移成为三台机器的Replica Sets:一台Primary,一台Secondary,一台Arbiter。
迁移过程:
修改Master和slave的配置,添加如下几项,并重启MongoDB。
replSet = auxdb fastsync = true rest = true |
fastsync 使得重启动可以使用到原来的数据文件,重启会非常快。然后再在Primary上用rs.add 和 rs.addArb 将Secondary和Arbiter添加上。就算完成了。
2.一个 Primary用于写,多个Secondary用于读和一个Secondary用于备份
在写多读少的应用中,4sq主要使用了Replica Sets来实现读写分离。通过在连接时指定slaveOk,将读操作放到Secondary上,Primary只承担写操作。同时指定一台priority为0,hidden为true的Secondary来进行备份(这样设置后此机器在读写中都不可见,并且不会被选举为Primary)
3.MongoDB经典配置,上层是Auto-Sharding,每个Sharding结点又是一个Replica Sets
虽然4sq在这上面吃过亏,但很明显他们已经吸取了教训并且在更合理更小心的使用Auto-Sharding这一诱人的功能。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MongoDB与Cassandra数据库对比
MongoDB和Cassandra都属于NoSQL数据库系列,它们也恰好都是开源,但是,它们的相似之处仅此而已 […]
-
OpenWorld18大会:Ellison宣布数据库的搜寻和破坏任务
在旧金山举行的甲骨文OpenWorld 2018大会中,甲骨文首席技术官(CTO)兼创始人Larry Elli […]
-
eHarmony公司利用Redis NoSQL数据库进行热存储
虽然关系型数据库不会消失,但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时仅在会话管理、推荐引擎和模式匹配等关键Web应用程序中担当 […]
-
ObjectRocket着力发展Azure MongoDB服务
MongoDB吸引了微软公司的注意力,微软公司计划针对运行于该公司2017年发布的Azure Cosmos D […]